刘庆杨 官方网站

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國際研修處  /  2016-06-18

宋院風華——宋代院體細筆繪畫澳門講座

6月15、16日晚,青年藝術家、院體細筆繪畫研究學者劉慶楊老師到訪澳門基金會,爲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國際研修處澳門一期學員講授了“宋代院體細筆繪畫漫談”講座。課程從宋代院體細筆繪畫的“士人畫”屬性、宋代畫院畫家的生活狀態、翰林圖畫院、宋代理學格物思想對繪畫的影響、宋代院體細筆繪畫的寫生、院體細筆繪畫用材等方面進行講解。該課程是研修班“中華藝術”板塊內容之一,旨在傳遞宋代院體細筆繪畫的精髓和背後的文化,同時從當下院體細筆繪畫研究者的角度探討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20160617171032_40414.jpg

青年藝術家、院體細筆繪畫研究者劉慶楊導師授課

導師授課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化深受農耕文明影響,倡導天人合一、順應自然,排斥人類的智慧,這也充分體現在繪畫、建築、民間傳說、民俗等方方面面。

士人在北宋之前有多種釋義,包括一切從事耕種和軍旅的青壯年男子、習文習武而取得官職者、讀書人,含作爲文人的讀書人和“志道弘毅”的讀書人,北宋以來則專指“志道弘毅”的讀書人。“士人畫”這一稱謂源于蘇轼,指區別于畫工之畫的作品,而“文人畫”的概念則從晚明開始盛行。

宋代畫院,亦即宋代翰林圖畫院,專門爲宮廷和皇室貴族服務,畫家進入畫院需經人薦舉或經考試,畫院內設立待诏、祗侯、藝學、畫正學、學生、供奉六職。由于統治階級爲籠絡畫家爲其服務,適應政治需要,滿足精神享受,因此宋代畫家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比前代有所提高,北宋時期,畫師的待遇也與一般工匠不同。畫家地位的提高,生活的保障,時間的充足,對于藝術的發展、畫家藝術才能的發揮、技法技巧的提高無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當時很多工程浩大、內容豐富的繪畫作品,都是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完成的。

在宋徽宗趙佶時期,畫院制度正式成爲科舉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名爲“畫學”,分爲: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畫家入學後,按照家庭出身分爲:士流(士大夫出身)與雜流(商人或非剝削階級出身)。正式入學後,除了學習繪畫,也學習“說文”、“爾雅”、“方言”、“釋名”等古文字學的書籍。學習期間有考試,按照考試的成績決定等級的升遷。畫家還可以觀摩宮廷收藏的名畫,對于學習傳統,開闊視野,提高藝術水平可謂是難得的機會。有如此完備的制度和內容,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國立美術學院”。

翰林圖畫院存在的功用主要在于人物寫真、“情報”寫真、壁畫、裝銮、繪制禦衣、代筆、搜集品評圖畫名迹、繪制地圖、考校天下畫生等。

一個時代的哲學、文藝理論必然會對一個時代的繪畫産生影響。宋代的哲學被稱爲“理學”,理學中客觀唯心主義一派特別重視儒家的“格物”。朱熹認爲:“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這樣的精神影響到繪畫上,就會促成非常寫實、嚴謹的院體細筆畫品格。

北宋宣和畫院時的院體細筆花鳥畫在此“格物致知”思想的關照下,畫家作畫較爲注重到萬物之中去“察理”、“知性”,從而使自己筆下的花鳥草蟲體現出“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並能夠通過察其物理,知其物性,使描繪花鳥的過程成爲“天下無一物非我”的變化過程。畫家“曲盡物性”的過程,實際上成爲了後嗣院體細筆畫家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畫乃心印”審美理想的前提性准備。

20160617171059_51819.jpg

認真聽課

.

1466215058IMG_8340副本.jpg

澳門藝文雜志社社長劉阿平社長交流提問

.

20160617171109_13515.jpg

澳門視覺藝術協會監事長高婉芳提問交流

.

20160617171117_97716.jpg

澳門國際書道聯盟副監事長初歌今提問交流

.

學員反饋

學員、澳門視覺藝術協會監事長高婉芳說,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繁盛時期,人物、山水、花鳥畫都得到良好的發展。花鳥畫方面,黃荃以傳統勾勒寫實之法見長,徐熙則以寫意水墨繪畫花鳥見稱,兩者因此在繪畫史上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說,均爲後世所贊賞。聽了劉老師的講解,我對宋代繪畫加深了認識,獲益良多。

學員、卓劇場聯合藝術總監胡美寶說,劉慶楊老師對宋代院體細筆繪畫的講解細膩而有趣,沒有只針對介紹對于畫作本身的欣賞方式,反而是介紹了當時的思想學說、生活觀察和藝術作品與時代身份的關系。這反而令我這個對這種畫作毫無認知的觀賞者更能了解及懂得其價值,因爲宋代細筆繪畫的對象、材質、畫風等正代表著這個經曆巨大曆史時代變遷與發展的記錄,就現在常聽見的“經典”、“將經典本土化”、“找出經典的當代性”等題目而言,也可以有所思考。

(文字圖片摘錄: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國際研修處)